|
|
对于这样一个难得的面试机会,应届生该如何表现?本期搜罗两周来本市招聘会现场的“面试实录”,请招聘方的相关负责人就招聘提问设计做出解读。
求职动机让“职场青蛙”现形
招聘岗位:生物医药研发人员
招聘人员:你的简历上说你目前在一家制药企业见习,这家企业在业内是很有声望的,你为什么还要选择来我们公司呢?
应聘学生:我觉得在那家公司职业发展空间不大,说白了,可能一辈子就呆在实验室里研究同一种药物,我觉得没有意思。
招聘人员:好的,那你告诉我,你所在的这个药品行业现在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应聘学生:嗯……这个我不是很清楚,我整天就只接触药品试剂,没有时间去了解前沿研究趋势。
招聘人员:你说觉得一辈子研究一个药品没意思,我以为你是因为对行业趋势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不安于岗位。
应聘学生:我可以去学!
招聘人员:很遗憾,学习不应该是今天我问你了,你才表明要去学,你的学习动机有问题。另外,我想告诉你,即使到了我的研发团队,也有可能一辈子就研究一种药物,所有研发团队几乎都是如此,你的求职动机让我感觉不安。作为一个长辈,我建议你在原来的见习岗位上好好干下去。招聘人员解读:从求职动机可以看出应聘者对工作的态度,不过,眼下的大学生有些浮躁,说得不好听,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一瞅准机会就想着跳槽,好像一只“职场青蛙”,缺乏埋头基础岗位的老黄牛精神。这里并非说一定要学生干初级的活,但是试想,如果没有在基础岗位上的磨练,企业怎么敢把更高要求的任务交给学生?
压力测试“威吓”盲目求职者
招聘岗位:文员、翻译、技术员……
A学生:
招聘人员:你家住在徐汇区,可是我们的公司在上海郊区,很远的,你要不要再考虑下?
应聘学生:哦……(离开)。
B学生:
招聘人员:我们公司有时候加班比较频繁,你有没有问题?
应聘学生:那我再考虑下……(离开)。
招聘人员解读:公司今年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做了一系列的“压力测试”题目。“我们公司在郊区”,是招聘人员通常问的第一个问题,一般这个问题就可以“吓退”不少学生。另外,关于加班,也是我们故意问的,其实,我们公司不太需要加班。这些“压力测试”,可以检验这个学生到底是否真的喜欢我们公司、喜欢这个行业、喜欢这个职位。如果因为上班地点远、加班频繁就表现出不满,将来遇到职场上其他更多的“诱惑”,这些人一定是“最踊跃的跳槽者”。
事实上,很多学生投简历是盲目的,有些根本不知道我们开放的岗位是什么。他们会问我,“你们有什么空缺的职位?”这些盲目求职的同学,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是值得怀疑的。
书本知识考察求职者的专业基础
招聘岗位:焊接工艺师
招聘人员:你没什么工作经验,我问你一些书本知识。如果铝合金和钢材打孔后,用一个螺丝连接在一起,有什么要注意的?或者说有什么缺陷?要做什么改进?
应聘学生:时间长了铝合金会变形?会开裂?
招聘人员:你不要猜谜,这都是大学里学的书本知识,都忘光了?
应聘学生:大学的专业课,我确实有些忘记了。
招聘人员:那么,你的英语怎么样?
应聘学生:过了大学六级。
招聘人员:你用英语来段自我介绍。
应聘学生:我口语一般……
招聘人员:那你读一段英语,你看,我们公司的宣传册上有英语说明,你念一下。
应聘学生:(朗读,口语有些生硬)。
招聘人员解读: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我们的招聘标准是不同的。对于应聘基础岗位的应届生,我们会问些和专业相关的问题。很显然,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不在少数,还没走出校门,专业已经忘了大半。
无论是专业、英语,招聘会就是一个现场“验证”简历信息真实性的地方,通过现场测试,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在简历上造假,如果诚信打了折扣,就不会进入我们此后的面试。
自我介绍求职者切勿过分“自我”
招聘岗位:时尚网站市场专员
招聘人员:(接过学生简历)
应聘学生:(不等招聘人员开口提问,直接开始自我介绍)……(持续说了5分钟,直到招聘人员几次打断才作罢)。
招聘人员解读:大部分面试都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的,可是很多学生过分“自我”,完全沉浸在自我成就的欣赏中,滔滔不绝,忘记了招聘人员的存在,公司人事显然并不喜欢这类“不懂礼貌的学生”。另外,以我们时尚网站为例,市场专员需要很强的沟通技巧,可是“话多不代表会沟通”,滔滔不绝让人觉得唠叨,他要传递的信息别人听不进去,这类学生的沟通有效性就很差。换个角度来看,这类学生不善于聆听,而这是沟通的前提。
招聘会现场面试不同于正式面试,招聘人员坦言,这是一个“对眼”的过程,面试时间不定,面试问题也比较自由,对看得上的学生可以谈个十几分钟,对看不上的学生就礼节性地收下简历,外加一句“我们会考察你的简历,再通知你面试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招聘人员的垂青,不妨了解一下招聘会面试“七戒”。
第一条:衣冠不整,不得体
招聘会上,学生的着装两极分化得厉害。一些穿上了套装,以表示对招聘会的重视;另一些则衣衫不整、睡眼惺忪,面试时嘴里还嚼着口香糖,在“第一印象”上就败下阵来。
尽管招聘会不是正规面试,但是整洁得体的着装是必需的。招聘会不同于企业内部安排的初面、二面、终面,不同的级别会有相应的专员、主管、经理、总监来面试你,而在招聘会上,人员安排层级并不分明,有些重视招聘的高层领导会亲临一线,有可能站在你面前的就是“大老板”,此时,如果你形象不佳、精神不振,估计就要与这个企业失之交臂了。
第二条:抓耳挠腮,没自信
“淡定”,是连续几场招聘会上,企业招聘方强调的面试素养。抓耳挠腮、摸鼻子、抖腿,很多学生一紧张,就出现过多不必要的肢体动作,在招聘方看来,这是由不自信引发的不自在。面试时的不自信主要源于“没话说”。其实,面试话不在多,关键要挑重点,挑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挑自己的专长与企业招聘要求相匹配的地方,抓住这两点讲清楚即可。
第三条:打出“广告语”,无意义
“给我一个机会,我将改变世界!”诸如此类的招聘语在应聘学生看来很振奋人心,纷纷把它打印在简历“座右铭”一栏,可你是否想过,企业每天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60%以上的简历都会有这样的励志口号。
“企业对这些口号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同时,这些口号也毫无意义。”在智联招聘的凌海看来,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不是学校,不会因为一个口号,就随便派发机会。对此,不少人力资源方面的业内人士就提出,学生与其说些口号,不如多在简历、面试时介绍一些成就、经历等“干货”,换个角度思考这句口号——不是让企业给你一个机会,而是你要抓住一个机会,让企业了解你。
第四条:背错企业口号,没诚意
企业文化,代表公司的整体做事风格、价值观念,愈来愈受到公司的重视。在招聘会上,企业文化是不少企业面试的“必问”题。在一个公司的展台前,面对“企业口号是什么”的提问,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先做事,后做人”,遗憾的是,背反了,应该是“先做人,后做事”,场面一度尴尬。在另一家大型生活专门店的展台前,一位学生刚坐定就问:你们是不是超市?“我们不认为自己是超市,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生活方式。”人力资源负责人摇头应答。
其实,企业文化并不难了解,只要事先登录企业的官方网站就可以略知一二,如果时间不够,在招聘会现场观察也可以。以那家大型生活专门店为例,店名是英文的,其中一个字母"i"是倒置的,人事负责人告诉笔者,字母"i"倒过来就是一个感叹号,代表企业是给人带来生活惊喜的。细心观察,求职者可以从中窥见企业的文化,不然,只会给人毫无诚意的印象。
第五条:父母护驾,长不大
最近两周的招聘会上,“三人行”频频出现——父母左右护驾,陪着孩子来投简历,这种“长不大”的现象在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中都有。
在上周末的一场综合招聘会上,笔者就遇到这样一位学生小张:国内重点大学本科毕业,随后赴英国读书,拿到了金融学硕士学位。优秀的成绩单,一口流利的外语,加上体面的学历证书,小张信心满满,主动和企业负责人交流,并且适时由一旁陪同的母亲为她捧上各类奖学金证书与学位证书的复印件,而负责后勤的爸爸,则会根据“战况”,到招聘会门口处再行复印若干简历,以作备用。
对此,人力资源负责人直摇头。“各方面表现再优秀,但是如果招聘会都需要父母陪同,我们对求职者的能力打上一个大问号!”他表示,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年轻人,在步入职场后能迅速成长并成熟起来。
在上海精基实业有限公司的现场招聘负责人看来,开放式的招聘会现场,除了对所投交的简历作浏览与筛选外,招聘方会很注重从细节考察求职人员。在场面、规模均较大的招聘会现场,有时更容易暴露出求职者的弱点,招聘方都看在眼里。
第六条:贬低“前任”企业,不专一
不管是应届大学生,还是毕业两三年的“职场新人”,在简历上都会有一些企业的工作、实习经历,对于这些“前任”,或者“现任”,切忌为了博取招聘人员的欢心,一味贬损。要知道,招聘人员对相关企业的了解肯定比你多,你打压“前任”会给招聘方留下“不专一”的印象,企业并不愿意招募那些“忠诚度很低的叛兵”。
第七条:简历漏写联系方式,太乌龙
一页简历一目了然,经历、学习都很出色,面谈甚欢只等通知,无奈电话就是迟迟不来。一位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告诉笔者的一个求职故事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是一名优秀学生,可是连续几个月,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老师纳闷:“是不是简历出了问题,再仔细看看!”结果发现,简历上内容完备,教育、实习、成绩、奖励一应俱全,独独缺了联系方式!
记得在简历上写上手机!不然再好的企业,也永远联系不上你,再好的面试表现也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