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聂立川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初中毕业后便步入创业之路。从‘猪倌’到公司总经理,聂立川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记者日前走访位于四川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大竹镇时,该镇原党委书记黄明对记者讲到。
聂立川初中毕业后,先后做过生猪养殖、废旧品收购、汽车货运、矿山开采,10多年的辛劳让他积攒了40多万元资金。2004年,他在自己的老家染房沟村租20多亩土地办了养殖场,饲养了600多头生猪。次年猪肉行情跌落,合伙人也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出。他咬牙卖掉了新居,一家老少搬进山沟养殖场居住,全家人起早摸黑。
聂立川告诉记者,2007年,他了解到熏制老腊肉销路很好,于是又创办食品公司。公司聘请了专家到场作技术指导,后来又建成酿酒、生猪饲养、腊肉加工生产线。次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了1100万元人民币。
据万源市商务局局长张兴堂介绍,聂立川致富后并没有安于现状,瞄准红豆腐加工市场。万源大竹河红豆腐因其水源系山泉汇聚而成,传统工艺制作,富含硒等有机食品,深受大众喜爱,但市场上无产品销售。2010年,聂立川的大竹河红豆腐、大竹河豆腐干等产品刚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用传统工艺制作红豆腐靠自然选择进行的微生物发酵,发酵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给生产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他与四川省食品科研院合作,共同研发“大竹河豆制品加工生产技术”,完成了红豆腐发酵菌种的筛选、培育、工艺技术研究。为扩大生产规模,聂立川还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一条年产1000吨的大竹河红豆腐生产线。
“聂立川致富不忘乡亲。”万源大竹镇村民张仁富说道,2008年5月,聂立川当选大竹镇染房村村委会主任,他决心依靠自己的企业让村民致富。他首先让部分村民学习生猪养殖技术,再通过他们向其他村民传授。村民有了养殖技术,他就把猪场的良种仔猪送给村民喂养并负责防疫,同时与村民签订合同,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进行回收。今年猪肉价格猛涨,仔猪市场紧缺,许多农户买不到仔猪。他把猪场仔猪送完后,自己垫资8万余元,从外地购回优质仔猪发放给农户养殖。
张仁富还告诉记者,2008年底,聂立川出资25万元,修通组道公路5.6公里,建便民桥一座,让全村232户人享受到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