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名称]中国古代文学相关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方向
[招聘公司]
重庆师范大学
[职位类型]
[薪金待遇]面议/月
[招聘人数]11人
[性别要求]不限
[学历要求]博士
[工作地区]重庆 / 重庆
[所属行业]教育行业
[工作经验]不限制
[查看次数]671次
[刷新日期]2012-01-31
[截止日期]2013-01-13
[职位描述]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相关方向 2 2 11 50岁以下,须有博士学位(条件合适者可担任学科带头人)
中国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方向 1 1 2 教授要求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条件合适者可担任学科带头人);博士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优先
中国语言文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方向 1 1 2 教授要求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优先
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 博士要求影视戏剧文学相关方向 1 1 2 教授要求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条件合适者可担任学科带头人);博士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优先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相关方向 1 1 博士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优先
中国语言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相关方向 1 1 教授要求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条件合适者可担任学科带头人)
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相关方向 1 1 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
更多详情请关注:http://www.jszpw.net/dingbit/cqsfdx/01.html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校园面积2804亩,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是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十佳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森林校园。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两个国家级基地,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幼儿教育教师市级研修培训基地、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汉语国际推广培训基地、中德(重庆)职业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职教师资培训集团、重庆市管乐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市级基地。“重庆旅游学院”、“重庆音乐学院”、“重庆幼儿师范学院”、“重庆特殊教育学院”也依托我校设立。
近60年来,学校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践行“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构建了了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了“立教无类,育师有道,构建完备教师教育体系,矢志服务巴蜀基础教育”和“修己达德,朋辈互喻,推行‘五自’教育,熔铸学生优秀特质”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基本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三个校区各有1个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26万册,电子图书24644GB。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4000余人,研究生2800余人,成教自考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191人、副高职称教师445人、博士学位教师27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70%,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75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者3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1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1人。
学校现有17个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1个高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 11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20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十二五”市级立项建设重点学科、4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创新团队、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10个市级教学团队、5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形成了“通识综合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了以“三主线”和“六环节”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近年的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我校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47 项。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9项、重庆市一等奖18项、重庆市二等奖52项;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1项、重庆市一等奖1项、重庆市2等奖3项、重庆市成功竞赛奖10项。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和“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6项,省部级项目518项;发表学术论文8683篇,其中被 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900余篇。科技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人文社科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社科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71项。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