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名称]学前教育,编辑出版,古代文学,电子商务,金融学,物流管理
[招聘公司]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职位类型]
[薪金待遇]面议/月
[招聘人数]15人
[性别要求]不限
[学历要求]硕士
[工作地区]吉林
[所属行业]教育行业
[工作经验]不限制
[查看次数]247次
[刷新日期]2012-01-05
[截止日期]2012-10-31
[职位描述]古代文学,1人。博士,古代文学相关专业 。
电子商务,博士,1人,硕士,1人。经济类。金融学。博士1人。硕士1人,本硕均为金融学专业。物流管理,博士2人,硕士2人,物流管理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擅长讲授物流与供应链、ERP课程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会计学,博士1人。硕士1人,本科为会计学,硕士为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能用英语教学者优先市场营销,博士1人,硕士1人,有一定市场营销专业英语基础,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工商管理,博士1人,硕士1人,本硕均为企业管理专业,能讲授企业沙盘模式实训实验课程或擅长管理沟通案例教学,有实践经验者优先。公共关系、思政,博士1人。能承担公关知识与礼仪训练课程的讲授。计算机,博士1人,硕士1人。本硕均为计算机相关专业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是吉林省重点高校。学校创办于1995年,2003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升格为民办本科普通高校,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已成为吉林省培养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的创始人,现任学院院长的秦和教授是教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民进吉林省委副主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妇女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巾帼志愿者协会会长、吉林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000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5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被评为“影响中国民办教育界十大领军人物”;2008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创业女性“十佳巾帼创业明星”。2009年作为被邀请的45名全国“三八红旗手”之一参加国庆60年观礼活动,2010年作为30名历史人物之一,被邀请参加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市净月潭旅游风景区,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校园内山水环绕的自然气息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相融合,凸显环境与人文的统一,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拥有近7400名学生,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54名,他们来自英、美、法、德、俄、韩、日、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
学校设有英语学院、翻译学院、双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俄语系、韩语系、西班牙语系、葡萄牙语系、意大利语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汉学院、德育部、体育部、公共外语部、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等19个院系部,开设了英、日、德、法、西班牙、韩、俄、葡萄牙、意大利等9个外语语种,2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双外语”“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等专业特色和优势。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1个省级特色专业,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4门省级优秀课程以及2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现有同声传译厅、数字化语音室、数字录音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微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室内游泳馆等众多教学设施。此外,学校还建有地球村、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校内实习实践基地以及一汽大众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52.67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纸质期刊528种,国外原版期刊28种,电子期刊3800多种。
在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走公益性办学道路的办学思想。学校是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坚定地提出公益性办学、不要个人回报的学校,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进行财产公证的民办高校。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华外成为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的先进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好的教育;学校提出办学要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时间、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学校坚持面向市场、突出特色、苦练内功、强化管理、精品办学、打造品牌。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育人观。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上,实施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三个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形成合力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交叉任职;在工作制度上实行了联席会议;在工作内容上实现了融合渗透。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库和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和寝室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重育德、育心、育体相结合,通过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强调“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成才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制定和实施了《本科全套人才培养规格及方案》,科学设计了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除专业教学外,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心理健康讲座、管理学概论、礼仪知识讲座、公关知识讲座等公共必修课程;在公共选修课上加大了人文素质课程的数量和类别,增加了国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还设定了就业教育、养成教育、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现有校级专业类社团106个,校级综合类社团14个。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MMDS学习小组、各类竞赛、各种文体活动、讲座、国际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共建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献爱心等公益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
返回上一页